過去的兩年,陣亡了846家創業公司,而且都是過了A輪的,如果再算是未過A輪的,數量更是驚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在現有的理念下走到了盡頭,理論界萬馬齊喑,創新乏力,導致廣大創業者前赴后繼,徒其悲壯。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實需要兩只腳走路,即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二者缺一不可,在這里,所謂的實踐創新就是具體的商業模式創新,在理論創新缺失的情況下,商業模式也不可能有顛覆性的創新,誕生真正的獨角獸,以至于這兩年互聯網行業跌跌撞撞,走了很多彎路。
痛定思痛,回歸本源,重新思考和審視互聯網的本質勢在必行,也有利于我們撥云見日,抓住事物的根本,更好地建立更偉大的公司。
關于互聯網的本質,各路大咖都已經做了回答,馬化騰,張朝陽,馬云,丁磊等等,其中湖畔大學教務長曾鳴的觀點Z具代表性,他認為,互聯網的本質就是:聯,互,網。聯是聯結,互是互動,網是結網,,騰訊副總裁劉勝義也表示: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連接。這些資料都是公開的,百度都能搜到。
對于這些觀點,我個人是非常不贊同的,在PC時代這么定義互聯網的本質還勉強準確,但移動互聯網時代,顯然已經落后了。
我個人覺得,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準確判斷互聯網的本質Z起碼要經過兩次思維的飛躍。
第一次,從互聯網的本身飛躍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上來,也就是說,互聯網的本質絕不在于互聯網本身的描述,什么連接,互動,虛擬,快捷,結網,分享,這些恰恰只是互聯網的表面現象,連三歲小孩都知道互聯網Z大的用處就是連接,又怎么可能是其本質呢?為什么要落實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上呢?
就是因為一切技術或新事物,都是人類活動的產物,都不會脫離人類社會學的范疇,單純地列出一項新事物的特征,并不能作為對其本質的判斷。
比如蒸汽機,如果我說蒸汽機的本質是強大的動力,是不是感覺很荒唐?為什么呢?
就是因為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今天已經證明,蒸汽機的本質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強大的動力只是其表現形式,那站在未來看現在,和站在現在看過去,又有什么區別呢?我們為什么要認為蒸汽機的本質是動力呢?還會認為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嗎?
第二次,思維的飛躍就是從工業革命飛躍到人文革命。2015年國家提出了兩個概念,“互聯網+“和”“工業4.0”,從此以后各種新概念層出不窮,眼花繚亂,什么大數據,云計算,O2O,新零售,無人超市,VR購物,賦能經濟,共享經濟,區塊鏈,持續地誤導和干擾很多創業者對互聯網本身的探索及對未來趨勢的判斷,我就問問那些大師大咖大神大佬們,問問那些跟風炒作的小伙伴們:你們這樣賺流量吸引眼球,良心不會痛嗎?
國家提出這兩個概念,也是有背景的,關于互聯網+的目的是什么?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這里不再重復,重點是工業4.0。
工業4.0概念本身沒有錯,只是在互聯網時代提出來,大家在認識上亂點了鴛鴦,誤入了歧途,說什么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信息化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呵呵,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設定好的程序嗎?人類存在的目的只是單純地發展生產力嗎?
互聯網誕生于人類神經高度緊張的冷戰時期,她必然肩負著更高尚的使命,她不屬于工業革命,而是人文革命,只有文字的出現能與之媲美。 所謂的工業革命,無非是生產力的革命,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而文字和互聯網的出現,則致力于信息的傳播與智慧的啟迪,純粹是生產關系方面的革命。
所以說,互聯網的本質不是對互聯網本身特征的描述,也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表達,而是繼文字之后破天荒的人文革命,是對新時代人類社會新的生產關系的期待與呼喚!是的,重點是生產關系!
那未來需要什么樣的生產關系,才能適應一日千里的當代科技發展的要求呢?
答案就在互聯網本身:連接,互動,虛擬,快捷,結網,分享。是的,這需要全世界的個體都覺醒并連接起來!
經過了互聯網方面的兩次思維飛躍,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 互聯網的Z高境界就是萬物互聯,追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Z終效果,而共產主義不僅僅是一個政治概念,更是一種經濟狀態,一種“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經濟狀態。二者的基本精神與崇高理念高度吻合,只要國家戰略明確,政策支持,互聯網的充分發展Z終將導致共產主義的全面實現。
對于普通的創業者而言,未來的機會是什么呢?是大數據嗎?是人工智能嗎?是共享經濟嗎?是新零售嗎?是區塊鏈嗎?
我看都不是,就算是,普通人也玩不起,也毫無意義。
萬變不離其宗,未來的機會仍然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確切地說,就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中,不僅還有機會,至少還有%,甚至70%的機會,我的判斷標準,不是基于資本的逐利取向,也不是媒體的蓄意炒作,而是:線上線下是否還有價格差,只要沒有,就是機會!
衣,由于電商的沖擊,實體店里和網上有著明顯的價格差,而且差距大部分都在30%以上,所以已經沒有了機會;
食,你去店里吃一碗面還在網上訂一碗面幾乎沒有價格差,更別說差價30%以上,所以還有機會;
住,你去鏈家租一套房或買一套房和在房天下也沒有什么差價,所以,也是機會;
行,滴滴強勢崛起,共享單車如火如荼,看似已經封閉,其實還有機會,還可以構建更好的模式(我說的是模式,而不是商業模式,商業只是社會資源分配的一種形式,遠遠不是一切)!
技術只有實際應用才有價值,才是創新,對于創業者而言,技術不是問題,如何創新技術的應用才是問題,而如何創新技術應用的根本在于認知水平的提升,這不是商業模式問題,也不是戰術問題,而且是戰略問題,是一個基本的哲學認知問題!
過去兩年時間里,每天都有創業公司獲得融資,據統計,2015年拿到A輪投資的企業高達846家,但創投泡沫很快破滅,企業相繼陷入了困境。
1、醫療類死亡名單
死亡原因:
移動醫療、智能硬件以及上門服務的興起,搶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傳統在線醫療的企業造成沖擊,導致一批企業死亡。
通過列表可以看出,死亡企業多以健康管理為主,從事該領域的企業較多,不利于形成競爭優勢,一旦沒有巨頭注資,很容易被行業淘汰。
2、美業類死亡名單
死亡原因:
1. 低頻次、非剛需
所有服務類的關鍵就在于流量,因此要切入細分領域,迅速做起流量來。
美發業線下門店較為發達,線下店無數,線上很難競爭;上門等家庭場景不能與美發服務相融合;顧客消費習慣難以改變,上門美發這一O2O項目,是否真的是剛性需求,恐怕還需要創業者三思吧。
2.無法標準化
過去的團購網站也提供了美業服務,但是團購為什么對美業的推動力不強?Z重要的原因就是——美業屬于非標類服務。非標類服務,極可能面臨“兩頭難伺候”,創業者要學會當好兩頭受氣的“小媳婦”。
3、婚嫁類死亡名單
死亡原因:
低頻消費,缺乏資源。由于婚嫁行業是低頻需求的行業,如何提高用戶粘性,不斷地拓展產業鏈就成了每個企業亟待思考的問題。
大部分的婚嫁平臺都是基于線下資源而建立的,沒有線下資源無異于無源之水。
4、房產類死亡名單
死亡原因:
1.經過2014年的調整,房產行業告別“黃金時代”。用一位從業者的話說:這個行業太擁擠了,有1000個玩家,市場只能容納100個,900家都得滾蛋。
2.租房領域龍頭隱現。2015年初,鏈家租房業務零傭金,只收5天的房租作服務費;愛屋吉屋在北京和上海,租客傭金全免,燒不起錢的公司只能讓道。
5、家居類死亡名單
死亡原因:
1.同質化嚴重,無差異化競爭導致核心競爭力不足。不管平臺還是重度垂直型企業,目前的家裝企業都主打“環保材料”、“高級供應商”等口號,差異化不明顯。
2.在價格戰中敗下陣來,難以品牌化。互聯網家裝未出現、短期內也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目前很多企業都是緊盯價格戰。當然,價格戰并不是Z佳選擇,不管市場熱不熱,品牌的那幾家總是可以占到市場份額的。有些企業價格戰跟不上,品牌化之路還未成形,只能消失在商業的漩渦中。
6、出行類死亡名單
死亡原因:
1.大佬初現,格局已成
對于初創公司來說,簡直是內憂外患。滴滴快的合并后如猛虎,更是打破目前創業公司融資Z高紀錄。國際巨頭Uber,直接威脅拼車和專車兩條產品線。
2.投資收緊大批拼車公司面臨斷糧
隨著滴滴宣布進軍拼車市場,投資人對拼車領域的投資開始持謹慎態度,拼車軟件融資難度驟增。汽車后市場也是一個拼資源、拼流量的血路戰場。
7、汽車后市場死亡原因
1.門檻極高
對于初創者而言,汽車領域O2O創業有著極高的門檻。尤其是汽車平臺類項目,BAT三巨頭分別涉獵了滴滴、快的、Uber三家打車項目。即使是易到用車、一號專車也逐漸形成氣候,因此打車平臺基本上沒有機會可言。
2.服務難保證
一個基于服務的市場來說,沒有渠道可以壓縮,要為消費者討到便宜,只有一條路,給商家帶去足夠的客戶量,薄利多銷,就是團購模式。但服務資源不可能像商品一樣有庫存,團購的情況下極易引發消費者的預約和排隊,降低整體的消費體驗。
3.口碑與公信力不夠
汽車是一個很復雜的商品,汽車服務項目又很多,絕大部分消費者又說不明白,專家不在現場也都說不明白,點評公信力下降,口碑傳播也因此失效,這對于運營O2O的中間商來說是一個難題。
8、旅游類死亡名單
死亡原因:
1.巨頭布局加速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已關閉的旅游O2O項目網站絕大多數出現了和巨頭業務的重疊。近年來,在線旅游巨頭的觸手開始從線上逐漸下移,線下傳統旅游也開始向線上布局,在兩方巨頭的夾擊下,旅游O2O成為“有錢人”的戰場,普通人似乎已經失去了競爭的能力了。
2.滲透率低,提升緩慢
早在2012年,中國的網購滲透率就超過了美國,但在線旅游滲透率卻落后美國幾倍。從木桶理論的角度來看,雖然我們在酒店、機票、休閑度假游各個板塊的互聯網滲透率都有差距,但Z明顯的短板還在于休閑度假產品中的門票產品滲透率低、增長緩慢。
9、教育類死亡名單
死亡原因:
1.過于樂觀,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做支撐
以K12教育來說,這類項目多為提供在線授課、輔導、答疑等服務,但是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并且很多時候是被學校和傳統教育企業“壟斷”的,因此這類平臺如果體量過小很難對抗傳統,一旦占線過長,現金流又不穩定就變得很危險。
2.行業巨頭頂半邊天,小企業難發展
新東方、好未來、騰訊課堂、淘寶同學這樣的教育產業繼續飛速發展,BAT等巨頭持續通過并購或者入股的方式融合更多垂直教育企業,巨頭在流量上的優勢是小企業無法比擬的。
3.同質化競爭嚴重,缺少優質內容
目前在線教育Z大問題是缺少優質的教育內容,簡單粗暴地把線下的內容錄制放到線上是行不通的,學習要有很高很高的積極性。
10、餐飲類死亡名單
死亡原因:
1. 餐飲O2O領域巨頭林立的今天,互聯網巨頭們更習慣于簡單粗暴、有錢任性,直接用錢“砸暈”用戶來培養用戶習慣。但用戶能夠持續選擇的入口是有限的,賣平臺的項目難度系數本身就很大。
2. 外賣O2O有兩個必須占領的“高點”:客單價能高就高,如果高不了就高頻,如果這兩個一個都不占,就需要保質期長一些。尤其對于垂直單品來說,服務速度掌控力等顯得尤為重要。
3. 餐飲企業做大的關鍵是餐品的標準化、集約化以及口感穩定性,如呷哺呷哺、海底撈,菜品單一,易標準化,而這些工業化流程Z大的保障是中央廚房。但是中央廚房投入巨大,需要門店數跟得上才能平衡盈虧,因此沒有跨過盈虧平衡點的企業關門大吉也就不足為奇。
11、零售類死亡名單
死亡原因:
1.差強人意的本地化
日常生活用品是零售行業的主要內容,而住戶聚集地的附近,都有商店和小超市,這些實體店基本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但當零售電商切進去,一開始可以拿著低價位“忽悠”用戶群,但當補貼潮過去,不方便問題凸顯,用戶必然拋棄零售電商。
2.消費者動力不足的個性定制
在盤點過程中,立足于個性化定制服務的零售電商不少,而在生鮮行業,則是以提供半成品的蔬菜居多。但是,這種創意不適合兩種零售電商。
第一種是對社區化要求比較高的零售電商,譬如提供半成品和代買的蔬菜給白領,白領會在工作日開火做飯的比較少,周末有時間和需求他們也會選擇自己逛超市,讓別人代買的需求不大,這種情況下,提供代買服務的零售電商存活幾率就非常小。
第二種是創業型的電商,譬如對體驗店要求比較高的服裝電商,像優衣庫這種規模龐大、比較成熟的服飾企業,就可以輕松完成線上下單線下體驗的要求,但創業型服飾電商的體驗店必然不多,這樣就無法滿足大多數顧客的線下體驗要求。
3.標準化不足
標準化,是零售行業一個重要的原則,貨源,價格,品質,以及售后等,這都是衡量零售企業的硬件,在零售電商這里還需要加上配送時間。而零售電商入局之前,總是將故事講得非常好聽,一旦產生了問題,往往就陷入泥沼沒有了應對之策。
13、金融類死亡名單
死亡原因:
監管缺位亂象叢生
由于缺乏監管,P2P行業增長時期處于野蠻式生長模式中。據P2P第三方評級機構安投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國共有超過2100家P2P平臺運營,許多國資銀行背景的公司也加入到P2P大軍。但與此同時,P2P行業出現了幾百家問題平臺,其中,出現提現困難的平臺占40%,而關站失聯、詐騙類的問題平臺更高達%,特別是16年爆發的校園裸貸造成的惡劣影響極大。
對于網貸問題,有待監管部門的政策出臺。